三铺龙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书2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三铺龙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书2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附件1:

胶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

项目类别: 杂技与竞技 项目名称: _______三铺龙拳_ ________ 保护单位:_ 胶州市文化馆___________ 主管部门: ____胶州市教育体育局

山东省文化厅印制 二○一一年八月

盖章)

一、项目简介

“三铺龙拳”是胶州市三里河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胶州武术的突出代表和缩影。历史上,胶州出过武状元、榜眼、探花。武举人、武进士20多人。三铺龙拳的来历,上溯至明末清初的民间习武之风,到清朝道光年间达到高潮;至清朝末年义和拳运动前后,再次兴起,后渐至衰微;到近年由刘正海老师根据父兄流传下来的零星短打动作和资料,及时抢救、挖掘、整理,才使“三铺龙拳”得以保存。经过五十多年的传承演练,刘正海老师结合自身特点,创编演练成“三铺龙拳”系列,前后历经近四百年,终于走向成熟。 这套拳术是根据刘家祖先云清道人的传授,模仿各种动物扑食动作,结合人体的功能,以传说中的中国龙的气度,模拟海中蛟龙翻江倒海的磅礴之势,演译山中蟒龙柔而含刚的吞吐之风,象形现实中草中小龙(蛇)扑蛙之速。刘正海老师依据自身速度、弹跳极佳的身体素质和扎实的武术基本功夫,继承发展了这套意念结合、刚柔相济、出击迅猛、闪躲无影的具有实战意义的传统套路。 近几年,刘正海老师受到鸳鸯门派掌门人姜周存教授的亲自指导,又受国际武术A级裁判吴秀美老师的点拨。特别是原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山先生两次来胶州观摩并指导这套拳术。《三铺龙拳》在原始动作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更加突出了武术套路技击性和攻防的灵活性。并在武术理论和武学精神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既保留了传统套路原汁原味朴实技法,又根据青少年的生长规律和生理特征,在动作美学方面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使整个套路把人体天生的走、跑、跳跃、闪躲、猛扑、出击、逃避的本能,体现在踢、打、摔、拿的技击本领上。利用手法、步法、身法等展现了套路动作的优美曲线和刚柔相济的攻防能力。 “三铺龙拳”徒手拳术有八个套路,其中包括入门拳、十步拳、三铺龙拳一至四路、擒拿格斗拳、女子防身术和胶州武式秧歌拳。健身养生功法两套:热身保健功与舒心活血增寿功。器械套路有:刀、枪、剑、棍、鞭、大刀、朴刀、铲、斧、狼牙棒、双刀、双锏、双匕首、双锤等。 “三铺龙拳”动作舒展紧凑,朴实无华,变幻多端。讲究实效性和实战性,技击性强。三铺龙拳提倡健身功效,无论男女老少,均有适宜练习的套路。深受武术爱好者的喜爱。它不但攻防兼备,而且对于提高练习者身体素质有好处,同时对于人们的美学情操、修身养性也有很高的价值!

二、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三铺龙拳 已列入市级名录的批次与编号 申报者 胶州一中 联系人 邮 编 传 真 刘正海 266300 0532-82233070 通讯地址 胶州市常州路668号 电 话 13969826788 “三铺龙拳”以其独特的传承方式和特点,以铺集为中心点,遍布在胶州全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武术拳种。“三铺龙拳”发源于铺集二村,流分 布 区 域 、 相 关 单 位 或 个 人 传于胶州地区。过去由于统治阶级的镇压和封锁,加上封建意识的作用,此拳只限于铺集二村“稍门里”内部子弟传承和练习。直到解放后刘正海担任体育教师后,开始把此拳公示于众,传授世人。随着三铺龙拳传承人刘正海老师的工作调动,分别在铺集小学、胶州二中、胶州一中、青岛工学院普及。随着三铺龙拳后代传人的发杨光大,胶州市内各个社区、学校开始普及。目前随着武术大学生的毕业分配,全国各省市地都有了三铺龙拳的传承人和练习者。通过所教学生逐渐在全国各地传播和推广! 目前普及最好的是胶州一中,学校重视武术特色教育,三铺龙拳研究会办公室就设在这里,学校建立了武术兴趣小组、成立了三铺龙拳武术队、三铺龙拳辅导站等,并把三铺龙拳纳入校本课程。学校成了抢救、传承三铺龙拳的基地,三铺龙拳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和希望。 所 在 区 域 及 其 地 理 环 境 “三铺龙拳”的发源地就在胶州的西南乡——铺集镇。铺集镇位于胶州市西南部,地处胶州、高密、诸城三市交界中心,距三市各70华里,素有\三七铺“之称。历史悠久,商贸繁荣发达,秦汉时为黔陬郡。铺集也因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而得名。域内主要河流为胶河,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胶河澄月”也是古胶州八大名景之一。铺集镇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被列为山东省中心镇和青岛市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三铺龙拳发展地胶州一中位于胶州市新城区,坐落于距今有四千多年历史的“三里河文化遗址”东侧,是一所全日制县城普通高中学校。三铺龙拳研究会设在此处。

三、项目说明

“三铺龙拳”前身为“刘家拳”,起源于明末,属刘家上祖刘静所创。传到清朝道光年间三世刘楹盛时,练武已成家风。由于云游道长刘峪盛的亲传,并口诵了一首隐喻诗,使“刘家拳”得到了升华。四世刘邦基、刘邦业练成一身硬功夫,号称“神鞭刘”、“铁腿刘”,为保家救妹,血战八里路,分别失去双臂和双腿而壮烈就义。刘家家主刘作周下令家人不再练武。自此刘家武术转于地下,刘家武术受到了重创。直到1900年义和团运动,参加历 史 渊 源 天津保卫战的浙江宁波商人黎银,因负伤碾转铺集二村“稍门里”。留住“稍门里”当长工。期间武功显露,同刘家二兄弟刘衍文、刘衍成结为同盟之好,一起切磋武艺,自此刘家拳融入了南拳的动作。由于清朝的追杀,黎银被迫逃离刘家,刘家武术再次被压制。 为继承前辈们的遗志,刘正海老师从七岁开始练功。根据自己个子矮,速度快,爆发力强的特点,汲取前辈流传下来的一些短打擒拿动作,经过50多年的潜身苦练,创编了具有实战意义的“三铺龙拳”系列,其动作简明朴实,讲究内外合一,每招每式都体现以小治大,以矮克高,以少制多,以速攻蛮的实战技术。凭着对武术事业的执着,刘正海老师培养了大批的武术高端人才,武术徒弟遍布祖国各地。无论参加武术高考或是武术比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三铺龙拳将会发扬光大,为人类的健康造福! 三铺龙拳包括基本功、拳谱、动作口诀、拳术歌曲、拳法、器械、传统气功、辅助功法等。 基 本 内 容 (一)三铺龙拳套路包括徒手拳术有八个套路,其中包括入门拳、十步拳、三铺龙拳一至四路、擒拿格斗拳、女子防身术和胶州武式秧歌拳。健身养生功法两套:经络热身保健功与舒心活血增寿功。器械套路有:刀、枪、剑、棍、鞭、大刀、朴刀、铲、斧、狼牙棒、双刀、双锏、双匕首、双锤等。 (二)三铺龙拳主体拳,有一至四路。第一路:蟒龙下山;第二路:乌龙盘山;第三路:蛟龙闹海;第四路:群龙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