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优秀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优秀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14课 《驿路梨花》教案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材分析:

《驿路梨花》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4课,选自《光明日报》。《驿路梨花》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学情分析

在阅读方法上,七年级学生经过上学期朗读、默读、快速阅读和本学期精读等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有所提升。本单元阅读要求是略读,实际上是对学生阅读方法上一个相对高的要求,同时也是一个检测。因此,学习活动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有所提高,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的能力欠缺,语言不够简洁。因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依旧是以后的教学方向。

理解课文题目含义,虽然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学习过,但因为平时接触的不多,所以学生对文章的题目含义理解不够全面。因此,让学生在文本中读懂题目的丰富含义也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角度分析文章的主题,从七年级学生的阅读经历来看,很少涉及,而这个正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阅读体验。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引导,因此,本节课把“多角度分析文章的主题”作为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重点字词,学习略读, 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理解 “梨花”的象征意思和作用。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构思巧妙,设置悬念、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 3.体会文章描写的朴实民风,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中记叙的顺序;(2)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 教学难点

景物描写在写人叙事过程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分析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1.由新单元教学的开始,引出《驿路梨花》(板书课题)。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初步了解本篇;参看注释阅读课文,理解词义、句意、全文大意。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驿(yì) 蔑(miè) 陋(lòu) 撵(niǎn) 麂(jǐ) 葺(qì)

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

5.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2)依据“我们”的行止和见闻,本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主要写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主要写“我

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劳;第三部分,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的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主要写梨花之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6.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板书: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1)本文开篇怎样写出了什么?写这些起着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本文开篇从“我们”的视觉,用一个感叹句振起,描写山峦。“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挨”“延伸”“消失”三个动词,由近及远,描写出山峦层叠,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小屋的出现作好铺垫(板书:山峦层叠 日暮 作好铺垫)。

(2)“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的情况怎样?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的小屋前,行走在人迹很少的深山密林当中,天色已晚,担心“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板书:山陡人稀 天晚 担心露宿)。

(3)“我们”看到梨花时的心情怎样?

一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老余“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表现出意外看到梨花的惊起动情。“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梨花使“我们”产生了希望。“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进一步描写出梨树林中的如画境界,表现了“我们”满怀希望在林中寻找人家的心情(板书:意外看到梨花 产生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