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7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1.7.1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3300万元,其中:林草植被建设和保护措施投入2307.77万元,占总投资的69.93%;水利水保措施投入773.23万元,占总投资的23.43%;独立费用219万元,占总投资的6.64%。

1.7.2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项目总投资3300 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3000万元,占总投资的90.91%;地方配套 300万元,占总投资的9.09%。

投资计划:2011年项目总投入880万元,其中,中央投入800万元,地方配套80万元;2012年项目总投入1210万元,其中:中央投入1100万元,地方配套110万元;2013年项目总投入1210万元,其中:中央投入1100万元,地方配套110万元。

1.8效益分析

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工程投资效益包括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方面效益。经测算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将产生直接经济效益9.14亿元,间接经济效益468.53万元,年增产值561.72万元。新增林草面积达61.07km2,流域内森林覆盖率提高30.17%,经测算可保土10.63万吨,蓄水总量达到176.86万立方米。项目区石漠化面积逐步减少,土地生产能力提高,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在组织管理和技术运用方面积累更先进经验,为今后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盘县基本情况

2.1县域概况

2.1.1 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

盘县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市西南部,因地处盘江而得名,是贵州西大门。东邻普安县,南接兴义市,西与云南省富源县、宣威市接壤,北与水城县毗邻。东经104°17′46″-104°57′46\25°19′36\-26°17′31\

5

国土总面积4056km2,占六盘水市总面积的41%。县城所在地红果距省会贵阳380km(公路里程),距云南省会昆明280km。境内最高海拔2807m,最低740m。系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南北盘江分水岭地带,主要河流有拖长江、乌都河、新桥河、楼下河等河流,属于亚热带春干夏湿温和气候区,雨热同季,干湿季节明显,平均气温为15.2℃,年均降雨量1411.7mm。

全县有耕地1208.214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9.78%,其中,水田54.016k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47%;园地9.809km2,占总面积的0.24%;林地2000.6691km2,占总面积的49.32%;牧草地381.285km2,占土地总面积的9.4%;水域及未利用地等456.7229km2,占总面积的11.26%。土地后备资源严重短缺。

2.1.2 社会经济状况

全县辖37个乡镇(少数民族乡镇11个),450个行政村、52个(社区)居委会。2010年总人口117.99万人,人口平均密度为291人/km2,是贵州省第三大人口大县和人口密度较高的县份。全县农业人口94.6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80.22%。少数民族人口19.2万人,占总人口的16.27%,有彝、布依、回、苗、白、水、黎、川青等27个民族。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0.38亿元,其中一产完成13.19亿元,二产完成153.44亿元,三产完成43.75亿元,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是6.3%、72.9%、20.8%,产业结构为“二、三、一”型。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58.64亿元,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29元。

盘县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等;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生姜、油菜、蔬菜等, 2010年粮食总产量为32.59万吨。

2.1.3 石漠化现状

据《盘县石漠化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全县石漠化面积1225.21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0.2%。经盘县2008—2010年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和其它林业工程的实施,共治理石漠化约85.98km2,(其中石漠化专项资金治理45.98km2,其它生态工程治理石漠化面积约40km2,)石漠化面积由1225.21km2减少到1139.23km2,占国土面积的28.09%,全县石漠化面积下降约2.11%。

盘县岩溶分布和石漠化状况分布相似,存在面积较大、点多面广,石漠化危害程度较大,与非岩溶成交错分布状态,根据石漠化分布情况,可以大致分为西

6

部、北部、中部和南部四个片区。

2.2盘县2008—2010年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工作开展情况总结

2.2.1盘县2008—2010年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完成情况

我县2008—2010年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对白河沟、后头河、哮天龙、秧田沟、水沟、刘官屯、沙坡、石板沟、板桥河等9条小流域进行治理,共治理流域总面积138.79km2,岩溶面积113.93km2,石漠化面积45.98km2,现已完成治理石漠化面积35.88km2,实施封山育林2095.33hm2,人工造林1267.36hm2,人工种草186.67hm2;建设棚圈13800m2,青贮窖2700m3;实施坡改梯39.33hm2;新建田间生产道路0.91km,引水渠3km,排涝渠9.27km,拦沙坝17座,蓄水池(小水窖)71口,沉沙池71口。项目总投资248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200万元,省、市、县筹资285万元,到2011年4月已完成投资1978.8万元,2008—2009年上级下达的治理任务已经全部完成,并通过市级验收,2010年国家下达的任务将在2011年11月全面结束。

2.2.2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效

项目实施三年以来,流域内新增林草植被面积35.49km2,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25.57%,保土8.55万吨,蓄水78.19万立方米。同时,通过坡改梯、新建田间生产道路等工程的实施,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亩可增产100公斤,亩增收200元,农民增产增收效果显着;通过排涝渠、拦沙坝、小水窖等水利工程的实施,让项目区群众直接参与工程建设,增加农民就业,获取劳务报酬,增加了收入;通过种植防护林、经济林,项目区流域内年增产值165.03万元,产生直接经济效益95.9-239.7万元,间接经济效益193.21万元,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通过治理,项目区石漠化的演化趋势得到有效遏止,境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项目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态保障。同时在石漠化治理工程中,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不断摸索和尝试,逐步总结出先进的治理模式,为今后大面积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2.2.3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工作的几点体会

盘县三年来开展石漠化治理有以下体会:一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根据项

7

目区特点,在满足石漠化治理任务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资源优化配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人居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等因素,作出切实可行的规划设计方案。二是项目作业设计尽量贴近地方实际。尤其是在工程材料、树种选择等方面,考虑树种的适应性尽量就地取材,以便于节约成本,使项目能够操作,方便实施。三是强化科技支撑,重视农业、水利、林业等技术干部配置,加强专业技术业务培训,普及先进的科技成果,强化技术人员对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实施的检查指导,确保项目成功实施。四是合理安排项目实施,林业项目由项目所属村、组统一组织实施,推荐能人管护或大户和联户承包,经果林采用分户实施、分户经营的管理模式,水利工程由中标单位和组织当地农户实施。工程完工后,按照“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进行产权移交,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五是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山上育林育草保护生态,山中建设防护林防风固砂,山下发展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配套水利工程,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

2.2.4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投入标准低。项目资金投入标准低,加上近年各种材料价格和人工工资持续上涨等因素,项目进行招投标难度较大,一些项目实施需项目区农户投工投劳才能完成。

(2)工程实施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项目受干旱,工程性缺水和严重的凝冻灾害不同成度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3、项目实施必要性与建设条件分析

3.1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3.1.1生态建设需要

盘县经过多年实施生态项目建设,全县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9%。但盘县由于人多地少,林粮供需不足等现象,水土流失还较严重。生态成为制约了盘县经济和社会问题之一,进行石漠化综合治理是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3.1.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需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