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城建史复习资料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外国城建史复习资料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精品文档

第一篇 古代的城市 1.古埃及的城市建设成就

1)用地选择上因地制宜。村镇庙宇修筑于尼罗河畔的高地上,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修筑于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免受水患。

2)最早运用城市分区(不是功能分区),如卡洪城分两区,阿玛纳分三区 3)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对希伯丹姆规划型式有重要的影响

4)出色的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对称、序列、对比、主题等构图手法。 2.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及其演变、影响、米利都城规划要点 a.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特点

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希波丹姆最早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在希波战争后大规模用于城市建设中。

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

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 b.米利都城规划要点(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的建设工作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1)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采用棋盘式路网。

2)两条主要大街垂直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开敞空间呈“L”型,有多个广场

3)城市中心分为四个功能区。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其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为公共建筑区。城市用地选择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要求。 c.演变

.

精品文档

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古希腊长期实践过程中有所发展,这就是从米利都城单纯的棋盘式街道,发展到赛里纳斯城的有显著的城市轴线,更进而到普南城的道路与建筑之有计划的配合 3.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

1)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大都按照希波丹姆规划形式来建造,布局规整,模式统一 2)城市广场整齐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都是按照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建设。

3)城市中心由广场取代卫城和庙宇

4)城市广场普遍设敞廊,讲究气势和透视效果。 5)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好

4.罗马营寨城布局特点及典型城市 a.布局特点:

1)有方整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 2)中央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西南北四门 3)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

b.典型城市:北非提姆加德(罗马帝国时期) 1)平面正方形

2)两条垂直干道成十字相交,交点处是城市的中心广场 3)城市道路网为方格形

4)城市有剧场、浴场等大型公共建筑

5)在主要道路起迄点和交叉处,有壮丽的凯旋门,它们之间有列柱街 5.罗马共和时期与罗马帝国时期广场建设的异同

1)罗马共和时期广场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的中心,罗马帝国时期广场是皇帝树碑立传的纪念

.

精品文档

2)共和时期广场建筑连续形成不相协调,帝国时期通过柱廊得到统一

3)广场由开敞走向封闭,有自由走向严整,目的在于塑造一个供人观赏的三维空间 4)共和时期广场组织较乱,帝国时期通过多个彼此垂直轴线组成一个整体 6.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主要内容

1)城市选址。高爽地段,有利避风、浓雾、酷热,接近水源,交通便利 2)建筑物选址。探讨了建筑性质,同城市关系,地段四周现状、道路等。 3)街道布置与广场设计。

4)理想城市方案。平面八角形,便于防守,放射性路网,广场神庙居中,道路不直接对向城门

第二篇 中古的城市 3.中世纪巴黎的城市建设

1)在罗马营寨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位于赛纳河口的一个小岛上,即城岛 3)几次扩建城墙和城市

4)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 4.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理论 a.阿尔伯蒂《论建筑》

继承了维特鲁威的的思想,主张从城市的环境因素考虑城市的选址选型,结合军事防卫要求布局街道,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

1)城市街道由中心向外辐射,形成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星形平面。 2)中心设教堂、宫殿或城堡。

.

精品文档

3)城市由几何形体构成。

b.费拉瑞特《理想的城市》(图)

完整的按照费拉瑞特的理想城市建造的是威尼斯王国的帕尔曼-诺伐城,设计者是斯卡莫齐 为防御而设的边境小城,中心为六角形广场,辐射道路用三组环路联接。城市中心点设棱堡状的防御性构筑物。

c.斯卡莫齐—理想城市方案(图) 1)城市中心为建有宫殿的市民集会市场

2)东西两侧为正方形的商业广场,南北为交易所及市场广场,主要广场南侧有运河通过 3)城市中心设棱堡状的防御性构筑物

4)由于星形城市放射性锐角很难设计房屋,后来出现了有格栅型接道的矩形理想城市 d.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对整个欧洲的城市规划思潮都有影响 5.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城市的主要特征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分期大致可以分为:以佛罗伦萨为代表的早期文艺复兴(15世纪),以罗马为代表的盛期文艺复兴(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威尼斯和仑巴底为代表的晚期文艺复兴(16世纪中期和末期),17世纪以后为巴洛克时期 a.城市特点

1)突破了宗教束缚,大型世俗性建筑构成了城市主要景象 2)地理学、数学等知识有力的影响了城市规划结构

3)许多城市因不能满足生产生活而进行改建,但布局上没有大的突破 4)设计思路由细节扩大到环境

5)巴洛克时期的浮华雕饰及建筑物的轴线构图,极大的丰富了城市景观

6)巴洛克时期城市改建强调运动感和景深,有助于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构成整体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