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培养方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华科培养方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总学分 ≥53学分 ≥29学分 ≥34学分,其中:高水平课程≥6学分修课 (全英学分 课程≥2学分,国际一流课程≥2学分) 校级公共必修课程≥9学分,其中: 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校级公共必修课程≥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4学分,其中: 代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论1学分;硕士一外2学2学分; 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 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 校级公共选修课≥1学≥10学分: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分,其中:它类课1学分 全英课程学科基础与专业课≥24≥2学分学分,其中: 或国际一按硕博连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流课程≥读、直攻博修) 2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2学分研究生的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任选) 要求培养,(限定选修) 专业课4学分(任选) 符合课程硕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 免修规定跨一级学科课4学分(任的,可申请选) 免修。 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 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1学分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研究 ≥19学交论文1学分 ≥19学分 分 环节 分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 学分 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 学位论文15学分 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 学位论文15学分 9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神经生物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学季节 时 分 18 开课单位 备注 408.6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春/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2 春/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2 秋/春 外国语学院 1 2 2 5 4 4 2 4 2 2 2 2 2 2 2 2 2 1 2 4 秋 秋 秋 秋 秋 秋 秋 秋 秋 秋 秋 秋 秋 秋 秋 秋 秋 秋 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博士必修外国语学院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4学分 ≥4学分 限定选修≥12学分 (硕士研究生阶段) ≥4学分 硕士研究生阶段 必修 ≥6学分 公 408.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36 实践研究 共 32 必 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修 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 课 课程 程 408.810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411.800 英语论文写作 510.814 免疫学进展 24 80 510.804 医学分子生物学进展(全英) 80 510.803 医学高级生物化学(全英) 80 510.805 医学高级遗传学 32 学位课程 510.807 高级病理生理学 80 学32 科 510.508 神经生物学基础 基离子通道理论与膜片钳技510.515 32 础 术(全英) 课 510.522 现代病理学技术 32 510.514 现代组织化学技术 510.525 510.816 硕士专业选修课程 32 神经科学前沿讲座(全英+32 一流) 受体和离子通道功能异常36 与疾病 神经系统高级功能(全英+32 一流) 离子通道理论与膜片钳技32 术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进32 展(一流) 80 510.509 神经再生与修复(一流) 32 510.510 510.515 510.537 科研设计与科研写作技巧 32 510.538 博510.806 高级神经生物学 士 专修 课10

程 跨一级学科课程 非学位课 补修 课程 跨一级学科课程(博士可选修硕士生课程) 全体必修 ≥2 1 1 1 1 15 1 1 10 本科非医学的硕士生必修 650.8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博) 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650.802 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博) 650.803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 研究 环节 650.804 发表论文(博) 650.805 学位论文(博) 基础医学院 650.5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 650.502 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硕) 650.503 学位论文(硕)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一)培养方式

采取理论学习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导师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既要明确导师及指导小组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对研究生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我们国际合作的优势,和国外专家联合培养。

(二)教学实践与学术活动

本专业来源的博士研究生可不担任实习课教学,但须担任4-6学时培养性理论授课。非本专业来源的博士研究生须参加一届本科生本专业教学,担任一组实习课和2学时培养性理论授课,参加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导师要加强教学指导和检查性听课,保证教学质量,结束后由教研室组织教师评议,要求考核达到优良。

结合研究课题在教研室作专题报告、文摘报告、综述报告和科研论文报告不得少于2次,并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交流。

(三)学位论文

1)选定课题(普通博士生第1学期,直博生第3学期)

选题原则是:1、符合专业研究方向 2、属学科前沿且具有创新性

11

做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 (1)课题的来源、意义;

(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 (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 (5)预期成果; (6)主要参考文献。

2)课题研究 (普通博士生第2—5学期,直博生第3—7学期)

拟定课题实施方案,进行预备实验,在此基础上修改研究方案,在教研室作开题报告,实施并完成正式实验。定期向导师或指导小组汇报工作情况,导师或指导小组帮助解决有关问题,定期向教研室汇报研究进展,听取质疑和建议,以便对研究方案及时进行修正与补充。

第五学期,在继续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对研究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并撰写论文。 3)论文中期报告

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4)论文答辩(普通博士生第6学期,直博生第8学期)

全面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初稿,在教研室进行预答辩,听取意见,在导师指导下修改形成学位论文。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 (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 (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 (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

(4)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和质量的论文; (5)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6)通过校内外专家的评审。 (四)组织管理

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系主任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导师及指导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给予具体关心和指导,同时在科学态度、敬业精神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研究生每月向导师汇报一次学习、工作和思想情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