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时借用“音同或音近”推断,也可借用“字形”推断,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符,或是本字的声符,或是通假字的声符;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解释都解释不通时,考虑通假现象。但是需要注意不要胡乱代替,因为通假字往往是约定俗成的,所以要注重平时的积累。

A项,“倍:通‘背’,违背”错误,应该为“倍:通‘背’,背叛”,句子翻译: 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 故选A。

【点睛】“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偏义复词的的一项是 A. 去来江口守空船 ..C. 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重点考查偏义复词的能力。偏义复词是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组合成一个词,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作陪衬音节的作用。 A项,具体的语境是,“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由此可知,(商人)去来(我)江口守空船,“去来”是偏义复词,离开,“来”是衬字,这里“去来”偏向“去”。

B项,“国家”是偏义复词,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偏指“国”,这里是“国家”的意思。

C项,“开合”是偏义复词,因为眼眶全都肿了,眼睛无法开闭。偏指“开”,这里是“睁开”的意思。

D项,“得失”无偏义,“得”指“成功”,“失”指“失败”,是单音词连用。句子意思是写文章是传之千古的事业,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知道。 故选D。

B.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

8.对下列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贫穷。 ..B.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行为文雅 ..C.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普通人,一般人 ..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学间广博精深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项,“穷困:贫穷”错误,应该

“穷困:困窘,走投无路”。

B项,“斯文:行为文雅”错误,应该为“斯文:这篇文章”。 C项,正确。

D项,“博学:学间广博精深”错误,应该故选C。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9.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追亡逐北 ②图穷匕见 ③夜以继日 ④不毛之地 ⑤汗牛充栋 .....⑥狼吞虎咽 ⑦云集响应 ⑧南征北战 ⑨沉鱼落雁 ⑩不耻下问 .....A. 使动用法:②③⑤ C. 意动用法:③④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①亡,动词用作名词,逃亡者,句子翻译:追逐逃走的败兵。②穷,名

B. 名词用作状语:⑥⑦⑧ D. 名词用作动词:①④⑤

“博学:广博地学习”。

词用作动词,全都打开。句子翻译:地图全都打开时,预先卷在地图里的匕首就露出来了。③无特殊用法,意思是: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④毛,名词用作动词,生长。意思是: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某地荒凉、贫瘠。⑤汗,使动用法,使……流汗。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⑥虎,名词用作状语,像虎一样。意思为:像狼一样吞,像虎一样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⑦云,名词用作状语,像云一样。意思为:像云一样聚合在一起,像回声一样回应。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赞同和支持。⑧南,名词用作状语,向南。意思为: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⑨沉,使动用法,使……沉入。意思是: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⑩耻,意动用法,以……为耻。意思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⑥⑦⑧是名词用作状语,①是动词用作名词,②是形容词用作动词④是名词用作动词,⑩是意动用法,⑤⑨使动用法,③无特殊用法。故选B。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曰:“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曰:“了为谁?”曰:“为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耨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抚然曰:“鸟兽不可与同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复往,则亡。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0.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使子路问津 路口 .C. 耰而不辍 停止 .播种

B. 而谁以易之 替换 .D. 植其杖而芸 通“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隐者,隐士,隐居不仕的古代知识分子,往往有着独立的人格和超凡的才德学识。 B. 子路,名子路,字仲由,孔子的弟子,曾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孔门十哲”之一。 C. 夫子,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犹今之所谓“先生”“老师”,此处指孔子。 D. 四体,人四肢。五谷,五种谷物,常指稻、稷、麦、菽、、麻,后来也泛指谷物. 12. 把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彼执舆者为谁 译文:那个拉着车的人是谁

B.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译文: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 C. 子路以告孔子 译文:子路就告诉了孔子

D. 复往,则亡 译文:再到那里去看看,老人已经走了 【答案】10. C 11. B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项,“津:路口”错误,应该为“津:渡口”。

B 项,“易:替换”错误,应该为“易:改变”。 C项,正确。

D项,“芸:通‘耘’,播种”错误,应该为“芸:通‘耘’,除草”。 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子路,名子路,字仲由”错误,子路,名仲由,字子路。B错误。 故选B。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