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三峡、湖心亭看雪)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初二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三峡、湖心亭看雪)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通透外部笔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哎,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对莲花的喜爱,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一、课文整体把握:

1.作者简介:周敦颐,宋代著名的哲学家,字茂叔。因他世居道县濂

29

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2.“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3.主要内容: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及对三种花的不同评价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视之情。

4.出淤泥而不染----(生活环境)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濯清涟而不妖---- (生活环境)

30

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 ,不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体态香气)通达事理,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风度气质)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清高。 5.写作特点:

①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

②象征的手法,将莲花比作君子,使莲花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以花喻人(托物言志):莲----

31

品行高洁的君子;菊----不趋炎附势的隐士;牡丹----追求功名富贵的世人。托物言志,借莲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③衬托的手法:用牡丹、菊花来衬托莲花的特点。

④本文的语言骈散结合,读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二、解释重点字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 很 )蕃(茂盛,这里指繁多)。.晋陶渊明独( 惟独 )爱菊。自(从)..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我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沾.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