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江苏卷地理试题及答案(清晰)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考江苏卷地理试题及答案(清晰)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地 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 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图1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A. 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 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 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 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2. 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 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B. 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 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D. 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 日1时36分6秒,“天宫一号冶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冶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图2是“神舟八号冶与“天宫一号冶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 首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 A. ①线 B. ②线 C. ③线 D. ④线

图1

4. 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A. 云雾 B. 流星 C. 太阳活动 D. 太阳辐射

图3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 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图2

图3

5. 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 高压脊控制 B. 锋面活动 C. 反气旋过境 D. 热带气旋影响 6. 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A. 江汉平原 B. 四川盆地

C. 珠江三角洲 D. 长江三角洲 图4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 读图回答7~8题。

7. 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A. 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 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C. 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 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 最大

8. 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B. 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C. 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D. 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图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 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9~10题。 9.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

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为粗放利用。 图6是2000年和度区域差异图。读图回答11~12题。

图5

2009年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

图4

图6 11.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

A.2000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 B.2000年以来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地区差异没有变化 C.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总体提升 D.长春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 12.城市中土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功能区是

A.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 C.住宅区 D.文化教育区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图7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13~14题。

图7 13.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14.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图8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 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 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 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 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16.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 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 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

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图9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 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