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临沂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临沂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两个规则的实心长方体甲和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物体甲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B.将物体乙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

C.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悬浮在水中 D.将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2.对于公式密度ρ=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 B.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成反比 C.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有关

D.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

3.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光线进入眼睛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4.下列关于光现象及其形成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黑板反光﹣﹣光的漫反射 B.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C.树下光斑﹣﹣光沿直线传播 D.雨后彩虹﹣﹣光的折射

5.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漫发射 B.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

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二寸的半身照,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二寸的全身照,正确的操作是 A.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里缩 B.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C.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里缩 D.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7.冰的熔化温度为0℃,则0℃的水 A.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

B.一定是固态 D.前三者都可能

8.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室外也会直接变干,俗称“冻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升华 C.液化 D.汽化

9.“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人实现“奔月”的梦想将成为现实,试分析,下列哪种活动在月球上不可实现. A.利用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 C.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B.利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歌声 D.利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

10.如图是某市区矗立的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从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可知

A.此处的噪声能使人失去听力 B.此处的噪声能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C.此时的噪声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D.此时的噪声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二、填空题

11.冬季来临,许多家庭使用“萝卜”腌制榨菜,小琳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萝卜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

(1)调节天平时,天平应放在_____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_____处;当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端调节(选填“左”或“右”)。

(2)切取一小块萝卜,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它的质量m;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用细铁丝将萝卜块压入量筒的水中,并使其浸没,测出水和萝卜块的总体积V2;萝卜块密度的表达式:_____。

(3)因为萝卜具有吸水性,用上述方法测出的萝卜块的体积_____,萝卜块的密度_____。(均选填“偏大”或“偏小”)

12.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缩小、_____的实像。

13.检查视力时,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m,镜中的像是_____(选填“虚”或“实”)像。

14.父亲节那天,小明给父亲启啤酒时,发现瓶口出现“白雾”,这是瓶内的气体冲出时,内能转化为____能,使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而产生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5.(1)打电话时,我们凭声音就可以判断对方是谁,这是通过声音的______进行判断的(选填“音调”响度”或者“音色”);

(2)家庭中的液化石油气是利用______的方法使气体液化装在瓶内。

16.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过”,是以_____为参照物的.如果他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过3km用了10min,则他骑车的速度为_____km/h.

三、计算题

17.一个容积为250cm3的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g,求该容器的质量是多少

33克?(?水?1.0?10kg/m)

18.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动车组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

(1)D412次动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该动车长200m,以这个平均速度完全穿过一条长2200m的隧道,需要多长时间? 四、实验题

19.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操作如下: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

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

③如图,用细铁丝将干燥软木塞浸没在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 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

(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_____。

(2)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将表格中的两个空格 ①、②填写完整。(忽略软木塞吸水后的体积变化)

干燥软木塞的质量m1/g 8 水的体积 V1/cm3 370 浸湿的软木塞和水的总体积 V2/cm 400 3浸湿后软木塞的质量 m2/g 16 ②______ ①_____ 物理量 测量值 (3)步骤③中,如果不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按住,软木塞会_____; (4)如果软木塞吸水后体积变化,则上述干燥软木塞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法确定”)。

(5)对干燥软木塞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_____。

20.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在a、b、c、d、e这五个点中:

(1)把烛焰放在 ________ 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把烛焰放在 ________ 点上,所成的像最小. (3)把烛焰放在 ________ 点上是类似照相机成像. (4)把烛焰放在 ________ 点上是类似投影仪成像.

2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请保留作图痕迹)

(______)

22.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____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凝固点(℃) 0 3 0 -2 6 -4 9 -6 12 -8 15 -11 18 -15 21 -18 24 -17 27 -1.8 30 -0.4 36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撤盐便于除雪,原因是_____________.

23.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想用实验进行探究

(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甲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 ①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 .

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_________两弦线做实验. 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_______.

(2)请你据图乙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________点,最低的是按住 ______ 点.

24.在学习《速度》一节内容后,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的关系。他们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实验中,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表多次测量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表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