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养殖全程技术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土鸡养殖全程技术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蛋调酒服之,治产后耳鸣、耳聋;单服醋煮蛋黄,治产后虚弱。

鸡肝:性味甘温,可补肝肾,治心腹痛,安胎止血;肝虚目暗患者多食鸡肝大有裨益。 鸡胆:性味苦,微寒。可泻肝火,理肺气,水化搽痔疮可迅速消除炎症;治小儿百日咳有特效。

鸡血:性味咸平,有安神定志、解毒作用。热血服之,治小儿下血及惊风,解丹毒盅,安神祛风。 鸡肉:黄母鸡肉能助阳气、暧小肠、止泄精;母鸡肉可治风寒湿痹、病后产后体弱身虚;公鸡肉有益于肾虚阳痿者服用;乌骨鸡肉既是营养珍品,又是传统中药,单用或配制复方,可补气血,调阴阳,养阴清热,调经健脾,补肾固精,常用于病后康复和男女生殖系统疾患。 鸡肠:性味甘平,可治遗精、消渴、小便不禁等症。 鸡油:性味甘寒,是治头秃脱发良药。

鸡脑:性味甘咸,可用于梦惊、小儿惊痫的治疗。

鸡肾:性味甘平,风干火焙入药,可治头眩眼花、咽干耳鸣、耳聋、盗汗等病症。 孵鸡蛋壳(凤凰衣):性味甘寒。火焙研末入药,热汤送服,治疗盗汗、背冷、腰痛等病症;烧灰油调,涂癣及小儿头身诸疮。 鸡内金:性味甘平,治胃肠疾患良药。文火炒熟碾成细末,单用或配制复方治肠风泻血、小便频遗,对小儿消化不良有特效。 食疗价值 1、鸡肉

[性能]味甘,性微温。能温中补脾,益气养血,补肾益精。

[参考]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镁、钾、钠、维生素A、B1、B2、C、E和烟酸等成分。脂肪含量较少,其中含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另含胆固醇,组氨酸。

[用途]用于虚损羸瘦,病后体弱乏力;脾胃虚弱,食少反胃,腹泻;气血不足,头晕心悸,或产后乳汁缺乏;肾虚所致的小便频数,遗精,耳鸣耳聋,月经不调;脾虚水肿;疮疡久不愈合等。

[用法]煮食,蒸食,炖汤等。

[注意]凡实证、热证或邪毒未清者不宜服。 [附方]

1,甜味乌鸡:乌雌鸡1只,生地黄60g,饴糖100g。将上二味放入鸡腹,用线缚定,置碗中,加水少许,蒸熟。食肉饮汤,不用盐。 源于《姚僧坦集验方》。本方重用乌鸡补益气血;生地黄蒸用,甘平益血;兼用饴糖温中补脾,是取脾为后天之本,补虚扶弱,须重补脾之意。用于积劳虚损,或大病之后体弱,盗汗,乏力,心悸头昏,消瘦食少。

乌鸡,亦可用雄鸡。如《食疗本草》即取乌雄鸡,以五味煮极烂,或五味腌炙食,用来补虚扶弱。

2,百合粳米鸡:仔母鸡1只,百合60g,粳米200g。将上二味装入鸡腹,缝合;加姜、椒、盐、酱油少许,用水煮熟。开腹取百合、粳米作饭,并饮汤吃肉。 源于《圣惠方》。本方取母鸡益阴血、补气益脾;百合久蒸能益脾养心;粳米益胃气。用于产后虚羸少气,心悸,头昏,少食等。

3,鸡肉馄饨:鸡肉适量,剁烂,加生姜(切细)、盐、酱油、花椒少许混匀,用馄饨面皮包成馄饨煮食。

源于《寿亲养老书》、《食医心镜》。本方取鸡肉补益脾胃,调以五味以健胃进食,作馄饨吃更易于消化。适用于脾胃虚弱,营养不良,萎黄瘦弱;老人或泻痢而饮食不进等。 4,姜椒煨鸡块:乌雄鸡1只,切块,加入陈皮10g,胡椒3g,高良姜、草果各6g,用

盐、酱油及醋少许调味,以小火煨炖至烂熟。空腹食。 源于《饮膳正要》。本方以雄鸡肉温中补脾,用高良姜、草果、胡椒温中散寒、止痛,用陈皮、胡椒理气健胃。共奏补脾温中、散寒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心腹冷痛,食欲减退等。

5,酒煮雄鸡:雄鸡1只,用米酒和水各半煮熟。乘热食。亦可加姜、椒、食盐少许调味。

源于《本草纲目》。本方用雄鸡补肾益精,米酒温里助阳。用于肾虚精亏,耳鸣耳聋;阳痿、遗尿等。

6,雄鸡小豆汤:鸡500~1000g,赤小豆250g。加水煮熟,饮汤食肉。 源于《肘后方》、《食疗本草鞋》。本方用鸡肉补虚益脾,赤小豆补脾利水。用于脾虚或营养不良所引起的水肿。 2、鸡血

家鸡的血液。宜临时采取,鲜用。

性味咸平。能益血补虚,活血,鲜毒。用于妇女月经不调,崩漏失血或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肝炎;痘疹不出,以及筋骨折伤。每次可服20ml。 3、鸡肝

家鸡的肝脏。取鲜品洗净用。

味甘,性微温。能补肝明目。用于肝虚目昏或小儿疳疾,夜盲,目生翳障。可蒸熟或煮粥食。此外,又可用以补肾兴阳,治阳痿,如《千金要方》用雄鸡肝与菟丝子、麻雀蛋作丸服,每次可服1~2具。 4、鸡蛋

性味甘平。能补阴益血,除烦安神,补脾和胃。用于血虚所致的乳汁减少,或眩晕,夜盲;病后体虚,营养不良;阴血不足,失眠烦躁,心悸;肺胃阴伤,失音咽痛,或呕逆等。吃法很多,煎、炒、蒸、煮、冲或煮蛋花等均可。除单用外,亦可配伍应用。如阴血不足,失眠心悸,可用生地黄、麦门冬、百合各12g,煎汤取汁,冲入鸡蛋搅匀服。阴虚,失音,咽痛可同冰糖冲服。

鸡蛋含蛋白质,含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脂肪中含多量卵磷脂、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蛋黄素;矿物质有铁、磷、钙等;维生素A、B2、B6、D、E和烟酸等。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医疗效用。

食材搭配宜忌

宜:1. 鸡蛋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而茄子中含有大量的皂草苷,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的作用,常吃茄子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两者同食,有利于人体吸收鸡蛋的营养,还能降低胆固醇的吸收率。

2.三七味微甘、性平、入肝、肾、胃经,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乌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钙、磷、铁盒核黄素,有补肝肾、益气血、退虚热等功能。三七与乌鸡同食,有补脾益气、养阴益血的功效,对身体虚弱、面色萎黄苍白等症有较好的补益作用。 3.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含有生物碱、汗酸、胆碱和氨酸等成分,有补脾益气的功能,与鸡肉同食,能补气益肺、健脾生血。

4.鸡肉+栗子=鸡肉有补脾造血之功效,栗子也可健脾,两者同食不仅有利于鸡肉营养的全面吸收,还可健脾,增强人体造血功能。 5.鸡肉+豌豆=鸡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豌豆中B族维生素含量较高,两者同食有助于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

6.鸡肉+竹笋=鸡肉脂肪含量相对较少,且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蛋白质,而竹笋有健脾养胃、清热利水等功效,两者同食可暖胃益气。 忌:1.鸡肉+芹菜=元气损伤。

2.鸡肉+鲤鱼=鸡肉性温,有补中助阳之功效,而鲤鱼性平,可利水下气,两者同容易引起身体不适。

3.鸡肉+芥末=鸡肉性温,有温补功效,有芥末性热,若两者同食容易引起上火,有损人体健康。

现代营养学证明,仔鸡鸡肉中的营养成分要比老母鸡高得多。仔鸡的肉里含蛋白质较多,而老母鸡的肉中有60%都是脂肪和弹性结缔组织。弹性结缔组织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弹性蛋白,只能被人体少量吸收。而仔鸡肉在做熟后,鸡肉很容易分离开,变得细嫩、松软,说明其中含弹性结缔组织比较少,营养更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选仔母鸡还有一个好处,脂肪少,吃了不会发胖。童子鸡能大补元气。 食谱营养 母鸡:母鸡肉蛋白质的含量比例较高,种类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增强体力、强身壮体的作用。母鸡肉含有对人体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类,是国人膳食结构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之一。母鸡肉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食谱相克

鸡肉忌与野鸡、甲鱼、鲤鱼、鲫鱼、兔肉、虾子以及葱蒜等一同食用; 与芝麻、菊花同食易中毒;

不宜与李子、兔肉同食,会导致腹泻; 与芥末同食会上火。

一、山地选择 最好是灌木林、荆棘林、阔叶林等,其坡度不宜过大,丘陵山地更适宜。附近有小溪、池塘等清洁水源。

二、搭建棚舍 在放养区找一背风向阳的平地,用油毡、帆布、毛竹等借势搭一坐北朝南的简易鸡舍,也可建一塑料大棚,棚舍能保温、挡风、遮雨、不积水即可。

三、放养规模和季节放养规模 以每群1500羽―2000羽为宜,规模太大不便管理,规模太小则效益低,放养密度以每亩山地200羽左右为宜,采用“全进全出制”。放养的适宜季节为晚春到中秋,其他时间,由于气温低,虫草减少,应停止放养。

四、放养方法 为尽早让小鸡养成上山觅食的习惯,从脱温转入山上开始,每天早晨进行上山引导训练。一般要2人配合,1人在前边吹哨开道并抛撒颗粒饲料,让鸡跟随哄抢,另1人在后用竹竿驱赶,直到全部上山。训导一般需要5天―7天。

地方土鸡散养技术

我国的地方优质土鸡,如自生源小青脚土鸡、崇仁麻鸡、仙居鸡、宁都黄鸡、固始鸡、萧山鸡、三黄鸡、清远麻鸡、杏花鸡等,具有体型小,毛色美观,活泼好动,耐粗饲,觅食力强,抗病力强的特点,适于放养。而且蛋的品质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口,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1.场地选择 选择的山地应无污染,必须远离住宅区、工矿区和主干道路。环境僻静安宁、空气洁净。以坡度较缓、长有灌木林、荆棘林、阔叶林等的山地为佳。附近应有无污染的小溪、池塘等清洁水源。

2.放养规模 放养规模以每群1500~2000羽为宜,规模太大不便管理,规模太小则效益低,放养密度以每667平方米山地200羽左右为宜,采用“全进全出制”。 3.棚舍搭建

(1)舍址选择 搭建棚舍应在放养区找一避风向阳、地势较平坦、不积水的平地,旁边应有树林或果园,以便鸡群在太阳强烈时到树阴下乘凉,还要有一片比较开阔的地带,有青草,让鸡自由栖息和啄食。附近应有水源。

(2)搭棚方法 一般棚宽4~5米,长7~9米,中间高度1.7~1.8米,两侧高0.8~0.9米。覆盖层通常用3层,由内向外,第1层用油毡,第2层盖稻草,第3层盖塑料薄膜。在棚顶的两侧及其一头用沙土砖石把薄膜油毡压住,棚的另一头开一个出口,以利饲养人员及鸡群出入,也便于通风换气。对棚的主要支架要牢靠,以防暴风雨把大棚掀翻。棚舍内搭2~3层栖息架供鸡只栖息。依据鸡群放养数量来决定建棚舍的数量。

(3)铺设垫草 若不搭栖息架,为了保暖,地面应铺些垫料。垫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松软,干燥,吸水性强,长短粗细适中,如青干草、稻草、锯屑、谷壳、小刨花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应将垫料曝晒,发现发霉垫草应当挑出。铺设厚度以3~5厘米为宜。 4.鸡群饲养管理 雏鸡的饲养管理:

(1)育雏时间的选择。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选择春季(2~4月份)育雏较为适宜。春季培育的雏鸡生长发育速度快,成活率高。进入育成阶段正是春末夏初季节,青绿植物、昆虫等丰富,可为柴鸡提供优质的饲料,育成后期光照时间逐渐缩短,可防止雏鸡过早开产,从而保证适宜的产蛋体况,维持较长的产蛋期。春季培育的雏鸡在当年秋季开产,气温适宜,作物和昆虫丰富,蛋品质好。产蛋1年后第2年秋天才停产换羽,产蛋时间较长,产蛋量高。春季育雏,国庆节前后达到产蛋高峰,此后紧接中秋节、元旦、春节,需求量增加。产蛋1年后可将柴鸡淘汰,此时又遇中秋、国庆两节,活鸡销售价格较高。

(2)适时饮水与开食。雏鸡进入育雏室后,让雏鸡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便可饮水。水的温度以32℃左右为宜。前2天饮用高锰酸钾溶液,以预防雏鸡白痢病。雏鸡饮水后,能迅速排出胎粪,既可促进雏鸡新陈代谢,又可刺激食欲。开饮后即可开食,喂给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饲料,目前常用小鸡配合颗粒料,亦可喂雏鸡料。喂料要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钟吃完为宜。

(3)适宜的环境温度与湿度。适宜的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雏鸡出壳时,孵化房的温度应为37.5℃,雏鸡从孵化房转到育雏室后,温度不宜相差过大。雏鸡各阶段的适宜温度分别为1~2龄43~35℃;3~7龄34~32℃;第2周为30~28℃;第3周为28~26℃。湿度要求:第1周相对湿度为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后尽量保持在55%至60%的水平。湿度过大,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繁殖,易诱发球虫病;湿度过小,鸡舍干燥,雏鸡呼吸加快,体内水分随呼吸大量散发,腹内剩余蛋黄吸收不良,影响雏鸡发育。可用水盆盛满水自然蒸发,达到增湿的目的。

(4)适时分群。对强弱病雏要及时分群饲养。弱、病雏可在早晨第1次喂食时挑出,抢食时弱病雏常被挤出来,容易分辨。对病雏要及时隔离治疗,较重的应立即淘汰。经常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食欲、活动及粪便等情况,是获得优良育雏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

(5)放牧训练。幼雏一般在5周左右即可脱温饲养。脱温后即可转移到山上放养。为尽早让小鸡养成上山觅食的习惯,从脱温转入山上开始,每天早晨进行上山引导训练。一般要2人配合,1人在前边吹哨开道并抛撒颗粒饲料,让鸡跟随哄抢,另1人在后用竹竿驱赶,直到全部上山。为强化效果,每天中午可以在山上吹哨补食1次,同时饲养员应坚持在棚舍及时赶走提前归舍的鸡,并控制鸡群活动范围,直到傍晚再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归舍训导。如此训练5~7天,鸡群就建立起了“吹哨-采食”的条件反射,以后只要吹哨召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