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外科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肾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腹部肿瘤,其临床特点是 。

3、膀胱肿瘤的好发部位最多为 和 ,其次为

和 。

4、阴茎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 ,前列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 。

5、临床诊断前列腺癌的基本方法包括 、 和 。

二、判断改错题

1、无痛性肉眼血尿是泌尿系肿瘤的最常见的表现。

2、肾癌患者早期表现为血尿、疼痛和肿块。

3、阴茎癌淋巴转移极常见,亦常侵犯临近的尿道海绵体。

4、膀胱肿瘤患者血尿的量与肿瘤大小、数目、和恶性程度是一致的。

5、膀胱肿瘤切除后容易复发,保留膀胱的各种手术术后2年内几乎全部复发。 四、名词解释

1、Wilms瘤

五、问答题

1、膀胱镜下膀胱肿瘤的形态特点。

2、膀胱肿瘤的治疗原则。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血尿 疼痛 肿块

2、虚弱婴幼儿腹部巨大包块

3、膀胱侧壁 后壁 三角区 顶部

4、鳞癌 腺癌

5、直肠指诊 经直肠超声检查 血清PSA测定

二、判断改划题

1、对

2、错 晚期典型

3、错 很少浸润尿道海绵体

4、错 并不一致

5、错 超过半数复发

四、名词解释

1、Wilms瘤:即肾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腹部肿瘤。从胚胎性肾组织发生,是上皮和间质组成的恶性混合瘤,多数在5岁以前发病,虚弱婴幼儿腹部巨大包块是本病的特点,宜早期经腹行肾切除术。

五、问答题

1、答:膀胱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膀胱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蒂部情况和基底部浸润程度以及肿瘤与输尿管口的关系。

①原位癌(Tis)局部粘膜发红。

②表浅的乳头状癌(TA.Tl):浅红色似水草状。

③有浸润的乳头状癌(T2、T3):暗红色,较实性,部分呈团块状

④浸润癌(T4):褐色,团块状,可见溃疡、水肿和钙质沉着。

2、答:

①手术治疗为主,根据肿瘤的病理,结合全身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手术方法,放疗、化疗处于辅助地位。

②膀胱镜检复查应作为治疗的一部分。

③表浅膀胱肿瘤(Tis、Ta、T1)的治疗。

可酌情选择膀胱内化疗药物灌注、经尿道切除或开放手术切除;分化不良、复发后恶性程度增高者可考虑膀胱全切术。

④浸润性膀胱肿瘤(T2、T3、、T4)的治疗

一般宜行膀胱部分或全切术,膀胱全切术后须尿流改道;术前放疗可提高5年生存率。

T4期行姑息性放、化疗。浸润性膀胱肿瘤的预后取决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 第五十八章 泌尿系统其他疾病

一、填空题

1、睾丸未降者常并发 。

2、精索静脉曲张最常见的症状是 。

3、精索静脉曲张常见于 侧。

4、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最常见于 。

5、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最常见于 。

二、判断改错题

1、精索静脉曲张常见于右侧,静脉及其瓣膜均无病变。

2、隐睾最常见的危害是造成两性畸形。

3、II精索静脉曲张平卧时可以消失。

4、肾下垂临床表现的轻重与肾移动的幅度一致。

5、精索静脉曲张伴有精子异常者,最佳治疗是人工授精。 四、名词解释

1、肾下垂

2、精索静脉曲张

3、交通性鞘膜积液

五、问答题

1、简述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病机理

一、填空题

1、腹股沟疝

2、下腹坠胀感

3、左

4、左肾静脉

5、肾癌

二、判断改错题

1、错 左侧

2、错 睾丸癌

3、对

4、错 不一致

5、错 手术治疗精 索列脉曲张

四、名词解释

1、肾下垂:直立位时肾从正常位置下移超过4cm

2、精索静脉曲张:精索静脉血液滞留,使精索蔓状静脉丛扩张、迂曲、变长

3、交通性鞘膜积液:由于鞘突未闭合,睾丸鞘膜腔的积液可经一小管道与腹膜相通,鞘膜囊内积聚的液体超过正常量而形成囊肿

五、问答题

1、答:(1)本病多发于左侧,左侧精索静脉呈直角注入肾静脉;左侧精索静脉下段位于乙状结肠后面,受到其压迫;

(2)瓣膜发育不全,静脉壁丛的平滑肌或弹力纤维薄弱

(3)腹膜后肿瘤压迫亦可引起。

第六十一章 骨折概论 一、填空题

1、创伤性骨折的成因包括: 、 、 。 2、骨折段移位包括: 、 、 、 、 。 3、骨折的特有特征: 、 、 。 4、骨折愈合过程包括: 、 、 。 5、治疗骨折有三大原则: 、 、 。 二、判断改错题

1、耻骨骨折伴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致直肠破裂均属闭合性骨折。 2、骨折的特有体征包括畸形、肿胀、骨擦音或骨擦感。

3、功能复位的标准之一是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4、骨折伴皮肤割裂或压碎,皮下组织与肌组织中度损伤属二度开放性骨折。 四、名词解释 1、骨折

2、疲劳性骨折 3、开放性骨折

4、骨筋膜室综合征 5、损伤性骨折 6、关节僵硬 7、急性骨萎缩 8、缺血性骨坏死 9、解剖复位

10、功能复位

11、骨折延迟愈合 12、骨折不愈合 五、问答题

1、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2、功能复位的标准? 3、切开复位的指征? 4、骨折的早期并发症? 5、骨折的晚期并发症? 6、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积累性劳损

2、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 3、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

4、血肿机化演进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 5、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二、判断改错题

1、错 改为开放性骨折 2、错 肿胀改为异常活动 3、对 4、对

四、名词解释

1、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2、疲劳性骨折: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称为疲劳性骨折。 3、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4、骨筋膜室综合征:因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征候群。

5、损伤性骨折:又称骨化性肌炎。由于关节扭伤、脱位或关节附近骨折,骨膜剥离形成骨膜下血肿,处理不当使血肿扩大、机化并在关节附近软组织内广泛骨化,造成严重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6、关节僵硬:指患肢长时间固定,静脉和淋巴回流不畅,关节周围组织中浆液纤维性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发生纤维粘连,并伴有关节囊和周围肌挛缩致使关节活动障碍。

7、急性骨萎缩:损伤所致关节附近的痛性骨质疏松,亦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骨营养不良。 8、缺血性骨坏死:骨折使某一骨折段的血液供应被破坏,而发生该骨折段缺血性坏死。

9、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和对线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10、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 11、骨折延迟愈合:骨折经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所需要的时间,骨折端仍未出现骨折连接,称骨折延迟愈合。X线片显示骨折端骨痂少,轻度脱钙,骨折线仍明显,但无骨硬化表现。

12、骨折不愈合:骨折经过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时间,且经再度延长治疗时间,仍达不到骨性愈合。X线片显示骨折端骨痂少,骨端分离,两断端萎缩光滑,骨髓腔被致密硬化的骨质所封闭。 五、问答题

1、答:①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②局部无异常活动。③X线片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已模糊。④拆除外固定后,如为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物持续达1分钟,如为下肢不扶拐能在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

2、答:①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②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1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cm以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③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的向前或向前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均好。④长骨干横行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1/3左右,干骨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左右。

3、答:①骨折端之间有肌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②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良,将影响关节内功能者。③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者。④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⑤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可选择适当的部位行切开复位。

4、答:①休克②脂肪栓塞③重要内脏器官损伤:A.肝、脾破裂 B.肺损伤 C.膀胱和尿道损伤 D.直肠损伤

④重要周围组织损伤:A.重要血管损伤 B.周围神经损伤 C.脊髓损伤 ⑤骨筋膜室综合征。

5、答:①坠积性肺炎②褥疮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④感染⑤损伤性骨化⑥创伤性关节炎⑦关节僵硬⑧急性骨萎缩⑨缺血性骨坏死⑩缺血性肌挛缩。

6、答:①全身因素:A.年龄 B.健康状况 ②局部因素:A.骨折的类型和数量 B.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C.软组织损伤程度 D.软组织嵌入 E.感染③治疗方法的影响:A.反复多次的手法复位 B.切开复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