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氓》的导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氓》的导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氓》的导学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深入理解诗歌,熟练掌握诗歌中文言常识 2、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能力 3、掌握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氓》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进一步感受和扩展诗歌

中关于其他形象的分析,从提高学生诗歌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解读诗歌,解读诗

歌的情感美。

【学习重点】熟练掌握诗歌中文言常识 【学习难点】掌握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

【学法指导】通过对《氓》的学习,夯实文言知识,并了解诗歌形象的类型,掌

握一定的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目的。

【使用说明】认真感受知识链接中关于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同时认真学习课文

及训练,熟悉文言知识。然后完成知识的巩固和测试。

【知识链接】1、高考链接,写作能力的拓展 2、关于诗歌形象的分析

(1)什么是诗歌形象:

通常是指诗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的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的形象),也指咏物诗中所借托的事物(物象)和写景诗中的景物(景象)。

(2)、诗歌形象的分类:

1、诗中主人公形象。2.诗人自己的形象。3.咏物诗中借托的物象(事物) 4.写景诗中描写的景象(景物)。

从诗歌主客体角度来看,诗歌形象可分为客体形象和主体形象。 所谓客体形象是指作者在诗中刻意描绘的物象,如优美的景物、发人深省的古迹、耐人寻味的事物等;主体形象是指蕴藏在客体形象

1

之中的带有作者浓郁主观色彩的自我形象。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碧空”“长江”等景象属于客体形象。据此我们可以想象出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站在江边目送友人依依不舍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这就是主体形象。再如《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中的“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是客体意象,而所传达出来的男主人公离别后的凄凉情怀,则是主体形象。 (3)、古诗中人物形象:

1.傲视权贵的形象。2.忧国忧民的形象。3.钟情田园的形象。4.爱贤惜才的形象。5.儿女情长的形象6.朋友离别的形象。7.报效国家的形象。8.归隐山林的隐士形象。

【学习课时】三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导学案)

【明确目标】熟读诗歌并解释诗歌中重点字词,感受诗歌形象(自学,互学)

认真阅读诗歌,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解释划线的字并指出加粗字的用法,判断划线句式的特殊性。

氓《诗经》

氓( )之( )蚩蚩( ),抱布贸( )丝。匪( ).....来贸丝,来即( )我谋( )。( )送子( )涉( )淇,至于( )顿丘。匪我愆( )期,子无良媒。( )将..( )子无( )怒,秋以为( )期。( )

乘( )彼垝垣( ),以( )望复关。不见复关( ),泣涕( ).

涟涟。既( )见复关,载( )笑载言( )。尔卜( )..尔筮( ),体( )无咎( )言( )。以( )尔...车来,以我贿( )迁。

桑之( )未落,其( )叶沃若( )。于嗟( )鸠兮,

2

无食( )桑葚;于嗟女兮,无与( )士耽( )。士之( )耽兮,犹( )可说( )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 )落矣,其( )黄而( )陨( )。自我徂( )尔,.三( )岁食( )贫( )。淇水汤汤( ),..渐( )车帏裳( )。女也不爽( ),士贰( )....其行。士也罔( )极( ),二三( )其德。

三岁( )为( )妇,靡( )室( )劳( )矣。夙( ).兴( )夜( )寐( ),靡有朝( )矣。言( )既.( )遂( )矣,至于( )暴矣。兄弟不知,咥( )其( )笑矣,静( )言思之( ),躬( )自悼( )矣。

及( )尔偕( )老,老使我怨( )。淇则( )有岸,隰.( )则有泮( )。总角( )之( )宴( ),.言( )笑晏晏( )。信誓旦旦( ),不思( )..其( )反( ),反是( )不思( ),亦已( )焉( )哉。

3

第二课时(导学案)

【明确目标】1、检测和巩固自学情况

2、扩展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链接高考,重视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固学、互学、导学)

一、巩固训练

(—)正音、辨析多音字:

氓.之蚩.蚩( ) 送子涉淇.( ) 尔卜尔筮.( ) 体无咎.言( 靡.室劳矣( ) 夙.兴夜寐(

靡费( ) 靡 望风披靡( )

将错就错( ) 将 将 领( ) 将进酒( )

(二)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匪来贸丝 ( ) 2、于嗟鸠兮 ( ) 3、犹可说也 ( ) 4、隰则有泮 ( )

5、将子无怒 ( ) (三)辨析下列加点词古今异义

(1) 至于顿丘( (2) 三岁食贫( (3)泣涕涟涟 ( (4)以我贿迁 ( (5)总角之宴 ( (6)将子无怒(

匪我愆.期( ) 乘彼垝垣..( ) ) 无食桑葚.( ) 自我徂.尔( ) 隰.则有泮.( )

怨声载道( 载 一年半载 ( 汤 匙 ( 汤

河水汤汤 ( ) ) ) ) ) )

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