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水浒》中的英雄们都是被逼上梁山的,而其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就是林冲。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地位不低,又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和美满的家庭,使他对封建统治者和自身的前途抱有幻想。……直到封建统治集团步步紧逼,他才明白自己的一切希望都成为泡影,从而被逼走上反抗道路。 【合作探究】

一、分析主要人物林冲

1、根据小说内容,说说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林冲是《水浒》里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被逼上梁山的典型。林冲出身于枪棒教师家庭,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生活比较安定。正是这种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养成他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性格。当然,他的思想性格里也存在着善良正直刚强的一面,这两方面是矛盾的,反抗思想就是在这种情节的变化中,随着矛盾冲突的不断加剧而发展变化的。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是《水浒》的突出特点,作品对人物思想性格不加任何评点,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自己随着情节的发展在矛盾冲突中展现出来,对林冲的描写是如此,对其他人的描写也是如此。)

封建正统观念浓厚,封建尊卑观念浓厚,逆来顺受,安分守己,委曲求全,甘心服刑,忍辱苟安;嫉恶如仇,侠肝义胆,扶危济困,正直善良,不甘被辱。

⑴林冲前期的思想性格主要是一个“忍”字。在封建强权面前,他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忍辱苟安。这与他的出身、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分不开。

⑵林冲毕竟是一个武夫,性格中当然还有“不忍”的一面。他嫉恶如仇,侠肝义胆,不甘被辱,正直善良,当封建统治集团步步紧逼,阴谋火烧草料场,使他横竖都是一个“死”时,他才明白自己的一切希望都成为泡影,从而被逼走上反抗道路。

2、作者在塑造林冲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各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⑴动作描写

例①(林冲)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带了钥匙。(第8段)

作用:说明林冲忠于职守,细心谨慎,暗示下文草料场的起火是有人故意迫害,也点明了林冲的身份,是个习武之人。

注:其中“把花枪挑了酒葫芦”这一细节描写,暗示下文林冲将要用“花枪”反抗,增加情节发展的合理性。

例②放下花枪,……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第10段)

作用:这些动作、细节描写,表现林冲是一个做事小心谨慎的人,暗示草料场的起火是有人故意迫害。 ⑵心理描写

例如: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泥水匠来修理。”(第8段)

作用:说明林冲本没有造反上梁山的打算,他完全是甘心服刑,随遇而安,委曲求全。13

⑶语言描写

例①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第1段) 不愿意。(可是为何要反?因为官逼民反。金圣叹评曰:“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奇”在何处?―――奇就奇在一个“逼”字,逼良为娼,逼民为盗。官逼民反,民不能作用:说明他逆来顺受,忍辱求安,不思反抗,性格软弱。 例②林冲大惊道:“……只叫他骨肉为泥!” (第4段) 作用:说明他嫉恶如仇,不甘被辱。(复仇怒火强) ⑷细节描写

例①“花枪”随身携带的细节描写。

作用:暗示下文林冲将要用“花枪”反抗,增加情节发展的合理性,同时也点明了林冲的身份,是个习武之人。 例②“火盆”细节描写。

作用:①衬托风大雪猛。②表现人物性格,说明林冲是一个细心谨慎、忠于职守的人。③推动情节的发展。作者不断设疑解疑,使情节不断向高潮发展,冲天的大火燃烧之时,也正是故事情节的高潮到来之时。 ⑸侧面描写

例如: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第5段) 作用:说明林冲反抗不坚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课堂测评】

1、林冲忍辱负重,但他委曲求全,一直对自己所属的阶级抱有幻想。他愿不愿意造反?

不反,这是《水浒》的主题,也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主题。) 2、试举一细节描写简析细节描写是如何推动故事情节的。

①陆虞候和富安“闪”进李小二的酒店,行动鬼鬼崇崇,引起李小二怀疑,并让老婆去偷听,之后给林冲报信,致使林冲满街寻仇人。

②林冲离开草料场时,“盖”好炭火,“反拽”好门“锁”了,回来一见草厅倒了,“恐怕”火炭延烧,便“探”身去“摸”这除了表现林冲办事谨慎外,还在于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决不是林冲的疏忽,使情节发展合乎情理。

③林冲躲进山神庙后,“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为后面陆虞候“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埋下伏笔,使陆虞候三人只好站在庙外看火说话,也使林冲得以拿偷听到他的谈话,这个细节在情节发展中是极其重要的。

④林冲有刀枪不离身的特点。林冲同差拨取路投草料场时“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去沽酒时“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去山神庙安身时也是用“花枪挑着酒葫芦”,最后在仇人逼上门来时,才可能“挺着花枪”冲出去。这些细节写出了林冲禁军头的身份,也使故事发展合情合理。

14 ⑤有关方向位置的细节,看似随意,实际上对情节发展重要。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善良安分) (随遇而安) 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与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是往东走,就在同一时间陆虞候从西面来到草料场放火,正好不会遇上林冲。 【教学总结】

林冲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很好的生活环境,他最终投奔梁山,有一个较长的转变过程,由原来的对封建朝廷抱有幻想,希望安度刑期回家团聚,变为杀死仇人毅然“落草”,可以概括为“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走上反抗道路”。 【板书设计】情节发展与情绪变化程度图

杀敌复仇

┏━━━━━━━━逼上梁山 ┃ (奋起反抗) ┃亲 ┃闻 买刀寻敌 ┃阴 ┏━━━━┓自心下慢 ┃谋 ┃ ┃ ┃ 沧洲遇旧 ┃ ┃管草料场 ┃ ━━━━━┛ ┗━━━━━━━━┛

【课后作业】

一、熟读课文,完成练习册。

二、根据第10-11段文字,回答问题。 1、分别写出选段中与下列描写照应的内容。

①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 ②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

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

2、写出选段中为“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这一内容预作交代的细节描写。

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3、以选段中的有关内容为例,说说对风雪的描写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振,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直到暗中听到陆谦等人的谈话,促使他杀敌复仇,在性格上出现了重大的转折。

4、下列4句话是历代文学评论家对第11段中9句话的评点,请指出各句评论所指内容。(注明起止文字即可)

15

⑴此一段补出适才事来。

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待走哪里去!” ⑵此一段挑出林冲来。

①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 ②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我们也能会干事。” ⑶此一段补出家里贞节来。

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重了。” ⑷便是三人供状口辞。

又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我们也能会干事。”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