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州市广大附中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语文科问卷(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7-2018学年广州市广大附中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语文科问卷(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7-2018学年广州市广大附中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语文科问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语文基础与运用(20分)

一、(6小题,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俯瞰(kàn) 奠基(diàn) 调羹(gēng) 鲜为人知(xiǎn) B.筹划(chòu) 晌午(xiǎng) 惩罚(chéng) 锲而不舍(qì) C.修葺(qì) 忏悔(càn) 遨游(áo) 深恶痛绝(è) D.凛冽(liè) 惨白(cān) 气氛(fèn) 迥乎不同(jiǒ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烦燥 懊悔 妇孺皆知 荒草萋萋 B.怪延 澎湃 珊珊来迟 人声鼎沸 C.崎岖 闲瑕 气冲斗牛 慷概淋漓 D.祈祷 谏语 鞠躬尽瘁 千钧重负 3.下面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防止H7N9疫情流行,是我们当前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B.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能为我们提供巧夺天工的作文素材。 C.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D.为了迎接空前绝后的上海世博会,全国上下都在同心协力做好准备。 4.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作家曹文轩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意义重大。 C.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D.通过“教育现代化”的创建,使得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5.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项( )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声婉转,春水潺潺; ,你可以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 B.②①③④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 6.名著阅读。

1

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的打嗝,水要往上漾!

(1)以上文段节选自 (作者)的小说《 》。 (2)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文中“他”的性格作简要的分析。

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15分)

二、(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文内容,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 )

A独坐幽皇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

B.东市买骏马,南市买辔头,西市买鞍鞯,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C.荡胸生层云,绝眦入归鸟。(《峨嵋山月歌》) 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 E.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F.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 (2)根据课文内容,请补写出上句或下句。

1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3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4 ,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5 ,不问苍天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⑥ 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古诗词名句。

1《木兰诗》中描写战地环境艰苦的句子是 , 。 2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而引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8.根据课本,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

(1)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2

(2)不蔓不枝(《爱莲说》) (3)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5)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第三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47分)

三、(4小题,15分)

9.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以下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为顺流下矣 蒙辞以军中多务

B.阅十余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C.但知其一 但当涉猎

D.众服为确论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天下的事不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应根据具体情况作不同的判断。 B.寺院的僧人认为石兽顺流而下,往下游寻找了十余里,没有找到。 C.讲学家认为河沙又松又轻,而石兽会越沉越深,所以应在原地寻找石兽。

D.老河兵认为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水流的强大作用力会把石头冲击至上游,所以应从上游寻找石兽,最终果然找到它们。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3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请解释诗中“悠悠”的意思。

(2)诗人登台远望,为何“独沧然而涕下”?

四、(7小题,30分) 11.阅读并回答问题。

读韩愈 (梁衡)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他的那篇《谏迎佛骨表》,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正气和献身精神。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走,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