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附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8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附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法律执行 B、法律适用 C、法律制定 D、法律遵守

9、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 B )。 A、行政法规 B、部门规章 C、地方性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10、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 C )。 A、行政法规 B、部门规章 C、地方性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11、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 D ),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后施行。

A、行政法规 B、部门规章 C、地方性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12、( C )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A、法律制定 B、法律执行 C、法律适用 D、法律遵守

13、( D )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A、法律执行 B、法律适用 C、法律遵守 D、法律制定 14、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 D )。

A、公安局 B、人民政府 C、监狱 D、人民法院和人们检察院

15、我国( A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

17、确认了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辉煌成果,规定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性质和根本制度,明确了国家未来建设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总的目标的法律是( D )。

21

A、民法 B、社会法 C、诉讼法 D、宪法

18、2018年3月1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关于宪法第三条第三款中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国家机关增加的内容是( B )。

A、行政机关 B、监察机关 C、审判机关 D、检察机关

19、2018年3月1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新增的国家机构是( 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C、监察委员会 D、中央军事委员会 20、( A )是我国的国体。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D、多党合作制

21、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宪法规定了( A )这项根本政治制度。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下列不属于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的是( D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23、我国现行宪法是( D )年制定的。

A、1949 B、1954 C、1978 D、1982

24、我国现行宪法迄今为止最后一次修正案是在( D )年,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

A、1993 B、1999 C、2004 D、2018

25、国家根据现行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将其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每一法律部门均由一系列调整相同类型社会关系的众多法律、法规所构成。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立法律部门的是( D )。

22

A、知识产权法 B、商法 C、公司法 D、民法商法

26、( A )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

A、民法 B、刑法 C、宪法 D、行政法

27、下列原则中不属于民法的基本原则的是( C )。

A、公序良俗原则 B、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C、罪刑法定原则 D、公平原则

28、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由六个法律部门组成。《婚姻法》、《继承法》属于其中的( A )法律部门。

A、民法商法 B、经济法 C、社会法 D、行政法 29、( C )是规定了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

A、劳动法 B、社会法 C、刑法 D、宪法 30、下列原则中不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的是( B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公序良俗原则 C、罪刑法定原则 D、罪刑相适应原则 31、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在于( B )。 A、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 B、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 C、是否强调集思广益

D、是否注重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德行和才智

32、( B ),是指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种社会规范的调整而多种社会规范又相互矛盾时,要优先考虑法律规范的适用。

A、法律的排他性 B、法律的优先适用性 C、法律的公正性 D、法律的不可违抗性

33、权利保障主要是指对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具体包括公民权利的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 A )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保护

34、( B )是公民权利保障的最后防线。既是解决个人之间权利纠纷的有效渠道,也是

23

纠正和遏制行政机关侵犯公民权利的有力机制。

A、行政保护 B、司法保障 C、宪法保障 D、立法保障

35、“正义不应缺席,也不应迟到,迟到的正义是有瑕疵的正义”。这话说的是程序的( D )。

A、合法性 B、参与性 C、公开性 D、时限性 3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的是( D )。 A.法律至上 B.权力制约 C.人权保障 D.司法公正

37、权利保障主要是指对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的是( D )。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正当防卫

38、权利保障主要是指对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其中,( C )是权利保障的关键环节。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保障

39、权利保障主要是指对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其中,( D )是公民权利保障的最后防线。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保障 40、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是( B )。

A、养成守法习惯 B、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C、掌握和运用法律方法 D、参与立法讨论和依法行使监督权 41、( A )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核心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A、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B、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C、养成守法习惯 D、参与立法讨论和依法行使监督权

42、法治思维是一种习惯性思维,与撑起自觉养成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以下做法符合法治思维的是( A )。

A、遇到纠纷去查找法律 B、遇事习惯找“关系”

C、有问题习惯找政府 D、有问题希望用行政化手段干涉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