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备课笔记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五年级下册备课笔记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课 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课 时 2 二次备课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插图,使学生了解自主修改习作的意义和作 用,初步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逐步养成自主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学会修改习作的方法,养成自主修改习作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1. 实物投影仪。学生习作。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质疑,明确修改的重要性。 1. 同学们,寒假里我们大家都写了7篇习作,你们有修改过自己的习作吗? (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齐读,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理解:厌,满足;百,表示反复,多次。 二、指导如何修改作文。 1.过渡:我们都明白了修改的重要性,那到底如何修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2. 讨论:一篇文章写好后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程序:先通读全文,再逐段逐句边读原文边修改。 3. 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方法: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4. 观察第一页中间的插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1)出示一位同学的习作《小花猫》,文章写好后,他在上面进行了修改。请大家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一共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 (2)再请同学们一句一句地读,先读修改以前的,再读修改以后的。想一想:小作者为什么这样修改? 交流,明确: (3)看了小作者的修改,想一想:我们自己修改习作时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板书) (4)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 板书:删除、插入、更换、调序等符号。 5.观察第一页下面的图。 (1)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2)他们在修改习作时有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巩固基本的学习习惯)三、实践运用 1.运用刚才的学到的修改习作的方法来修改自己寒假中的一篇习作。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 1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 2.要想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呢? 板书课题:多种渠道学语文 二、指导看图,了解、掌握学习语文的渠道。 1.有哪些渠道可以学习语文呢?我们一起来看图。 2.观察第二页第一组两幅图:图上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哪里干什么?他们的表情怎样? 学生交流,师小结:老师正在给同学们作课前的交流谈话。一节一节的语文课,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主要从课堂中得来。看,同学们听得那么认真,已经被老师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了。 3.观察第二页下面一组的4幅小图,看看图上有些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学生看图交流:参观工厂; 参观军事装备; 在农田里跟农民学干农活。 4.再观察第三页上面的一组4幅小图及下面的两幅小图,弄明白图意。 5. 组织交流讨论: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讨论。 相机板书:听广播,看电视, 深入生活, 到工厂、农村、军营、图书馆?? 在这么多的渠道中你喜欢采用哪些形式去学习语文?为什么?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6.小结:学习语文的主渠道首先是课堂,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从课本上学习语文。同时,学习语文的渠道还有很多,听广播,看电视,深入生活,到工厂、农村、军营、图书馆去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自办墙报黑板报等,都是学习语文的途径。 三、总结。 五、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文章不厌百回改 多种渠道学语文 六、教学反思

2

课 题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课 时 2 二次备课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二、重点难点 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想象诗歌的情境,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三、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指名读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读,特别注意对“锨镐”、“裸露”、“煎熬”、“咆哮”这几个词的读音正音。理解几个词语:荒山野岭、锨镐、裸露、煎熬、彩翼、老雕。 2.在读诗歌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诗歌的节奏,你觉得这首诗歌应该用怎样的节奏曲朗读?指名逐节朗读课文,点评。 3. 再读诗歌,想想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4.指名读,评价。 三、学习第一、第八自然段。 1.齐读课题,再分两组分别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 2. 联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 板书:荒山野岭 青山碧岭 3.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路春风”“一路欢笑”给你怎样的感觉?你能感受到“我们”此刻的心情吗?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体会。 5.刚开始的时候就有学生提出问题:“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什么意思?春光怎么会染绿我们双脚呢?前后两次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都一样吗?这么多的问题就让我们课后思考,下节课通过学习再来解决。 四、学习生字。 学习生字,注意字形结构。尤其是“裸”的偏旁。“寂寞”、“咆哮”可以归类学习。 五、作业设计: 1. 完成《习字册》。 2. 比一比,组词: 谣( ) 裸( ) 咆( ) 叮( ) 遥( ) 颗( ) 袍( ) 盯( ) 3

第二课时 一、复习感知 二、想象、品读诗歌。 1.荒山野岭是怎样变成青山碧岭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挑你喜欢的景象,多读上两遍。 2.回答问题“荒山野岭是怎样变成青山碧岭的?”(通过少先队员的植树。)指名读诗歌第二段。在这里你听到了什么?让我们也一起去感受少先队员和小溪的快乐吧。齐读诗歌第二段。 3.通过少先队员的努力,究竟“荒山野岭”有了哪些改变呢?请你默读诗歌3~7段,自己思考一下。 交流,教师点拨: ①荒山野岭都披上了绿袍,千年裸露的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什么是“煎熬”?山岩啊,请你向我们诉说一下你曾经经受的煎熬吧。 ②寂寞多年的荒山??你曾经忍受过怎样的寂寞?现在这里是怎样的情景啊? ③我来问问你:“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 ④山下的河水??出示:浑浊——碧波,咆哮——轻抚。从这两组词中你读出了什么?(正是有了这些绿树,河水、小草都能够自由快乐的生长) 4.正是因为有了少先队员的植树,才让我们感受到了绿的生长和蔓延。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山岭在植树前后有什么不同吗?(同桌练习,指名说。)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你的脚,你的脚,是大自然的脚。现在你能说说“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了吗?为什么会这样呢? 三、学习诗歌写作手法 比喻:绿袍、林涛 拟人:山岩、小鸟等。 对比: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齐读。 2.自由练读,尝试背诵。 五、拓展延伸 五、板书设计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植树造林 和谐相处 六、教学反思

4